国内大米供应有足够保障5
发表时间:2023-08-25 09:48来源:中国日报中文网 中国相关部门和地方抓好农业防汛抗洪救灾,确保水稻生产安全—— 国内大米供应有足够保障 最近,大米供应与价格问题广受关注。在国内,8月上旬以“五常大米”著称的黑龙江省五常市遭遇持续强降雨,发生严重洪涝灾害。国际上,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发布最新数据,受印度等国限制大米出口影响,7月份全球大米价格指数涨至近12年最高水平。 多重因素影响之下,今年中国国内大米供应状况如何?五常稻田如何恢复生产?怎样确保全国水稻生产安全?本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。 五常稻米产区加快恢复生产 土壤肥沃、光照充足,黑龙江省五常市是中国知名优质稻米产区,水稻种植面积250万亩左右。8月2日以来的强降雨,让五常市部分农田受灾。 “水稻正处在抽穗扬花期,水淹影响不小。”五常市龙凤山镇稻田里,粮农闻长青这几天都在忙着抢排积水,“这次雨下得大、持续时间长,很少见。我种的200多亩水稻有80亩受淹严重,要抓紧把田里的水排出,能减少些损失。” 有受灾偏重的,也有影响较小的。 在五常市乔府大院现代农业产业园,水稻长势正旺。“这里有2000亩水稻,总体没受洪涝影响。”乔府大院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种植部经理王志学说,借助数字农业系统,产业园提前根据预警调整了自动化进排水系统,关闭灌溉进水口,增加降雨时田间可蓄水量,并同步降低排水口,疏通排水沟渠。强降雨后,稻田没有出现积水内涝现象。 据当地初步统计,此次强降雨造成五常市超过100万亩水稻不同程度受灾。 “受淹地块主要集中在几大河流沿岸,大面积水稻还是正常生长的。”五常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植保站站长李艳君介绍,受淹的地块受灾程度也有差别:有的受灾严重,浸泡时间长,可能绝产;有的经过洪水浸泡,水稻叶片、稻穗上沉积淤泥,授粉受到影响;有的水中浸泡时间较短,对产量影响较小。 针对受灾稻田,当地采取措施加快恢复农业生产:组织多方力量抢排田间积水,对已有排水工程深挖扩容、清淤除障,无排水工程的挖排水沟、积水坑、架设水泵;成立灾后技术指导组,对农户“一对一”提供帮助,在受灾较重地块喷施叶面肥,促进农作物灌浆、成熟。 对受灾农户,通过保险等方式减少损失。目前,五常市耕地农业保险投保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70%。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五常支公司农险客户经理张强介绍,灾害发生后,公司及时通过卫星定位并运用无人机对受灾地块进行航拍、查勘,核查登记灾情,及时向农户介绍相关情况和农业保险理赔流程,进行快速赔付。 中国稻谷自给率超过100% 五常稻田受灾对“米袋子”影响几何?业内人士分析认为,五常大米这一单品类的市场供应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,但对全国大米供应影响有限。 五常市大米产业服务中心主任张野认为,灾情会对五常大米的供应和价格造成一定影响,但不太可能产生较大波动,当地正有针对性加强支持力度,帮助农户、企业渡难关,巩固提升大米产业链。 五常市地大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张磊说,部分稻田受灾来水快、去水也快,对五常市整体粮食生产影响有限。另外,五常水稻主栽品种稻花香2号价格本身一直处于高位,不太可能因为局部受灾而出现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。 从全国范围来看,五常大米种植面积、产量所占比重均较小。以2022年为例,全国稻谷播种面积达到4.42亿亩,五常水稻种植面积占比不到6‰;全国稻谷产量4169.9亿斤,五常优质水稻产量26亿斤,占比约6.2‰。 国内部分地区水稻生产受灾的同时,国际上的消息也引发了一些人对于大米供应的担忧。8月4日,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最新报告显示,7月粮农组织大米价格指数上涨2.8%,同比增长19.7%,创2011年9月以来的最高水平,增长主要源于全球**大米出口国印度7月20日宣布禁止除蒸谷米以外的大米出口。 国际大米市场波动将对中国市场产生什么影响?农业专家分析,无论是从进口占比还是国内产需形势来看,中国大米供应都有足够保障。 进口方面,根据海关总署数据,近年中国年进口稻谷及大米数量最多的一年为619万吨,占当年国内稻谷产量比重约2.97%,而且进口主要是为了品种调剂。 国内产需方面,中国是世界上**的稻米生产国,稻谷产量自2011年起一直维持在2亿吨以上,产需有余,储备充足,自给率超过100%。8月23日,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数据显示,今年全国早稻丰收,总产量566.7亿斤,比上年增加4.3亿斤。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乡村振兴研究中心主任彭超认为,今年早稻增产,中晚稻长势整体良好,个别地方水稻受灾对全国稻谷供需基本面影响有限,同时中国大米进口来源多元化、相对稳定。总的看,全国大米市场平稳运行具备稳定自给的基础。 **程度减少灾害损失 总体有保障,但粮食生产松不得劲。 中晚稻等秋粮是全年粮食的大头,夺取全年粮食丰收的关键也在秋粮。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近日表示,目前秋粮生产形势基本正常,最终能否实现好收成,关键还在防灾减灾。 8月19日,农业农村部下发通知,部署应对新一轮强降雨持续抓好农业防汛救灾工作,提出要及时清理疏通田间沟渠,做好排水准备,加强水泵等抽排水设备以及电力和柴油调度准备,一旦出现积水,集中力量加快抢排进度,尽快恢复作物生长环境,**程度减少灾害损失,确保农业生产安全。 防灾减灾,离不开资金支持。针对黄淮、华北、东北等地农作物受灾、农业生产设施损毁情况,财政部、农业农村部8月8日紧急下达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7.32亿元,支持相关地方对购买灾后农业生产恢复所需种子(苗)、化肥、农药等物资和作业服务以及农业生产设施灾损修复等给予适当补助。8月19日财政部会同应急管理部再次预拨10亿元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,财政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司当天介绍,入汛以来,中央财政已累计下达各项防汛救灾资金96.84亿元。 防病虫害是另一个关键环节。8月到9月是秋粮作物产量形成的重要时节,也是病虫发生和防控的关键时期。进入8月以来,农业农村部先后派出多个工作组赴黑龙江、湖南等地加强水稻“两迁”害虫等秋粮重大病虫害防控督促指导,召开专题现场会动员部署黄淮海、东北片区秋粮重大病虫害防控。 地方也在积极行动。眼下距安徽秋粮大面积收获还有约2个月,全省在地作物一季稻、晚稻、再生稻3400多万亩。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潘鑫表示,今年“虫口夺粮”任务艰巨,全省将发挥50多个全国区域测报站和省级重点站、300多个乡镇基层监测点、134个智慧病虫害监测网点的作用,系统监测、密切跟踪、按时填报秋粮作物重大病虫发生动态,确保信息渠道畅通和实时共享。 “今年夏秋季农业气象年景总体偏差,极端天气复杂严峻,干旱洪涝多灾并重,病害虫灾多发重发,给秋粮生产带来极严峻的挑战。”潘文博说,“我们会同有关部门明确要求把防灾减灾作为当前‘三农’领域压倒性任务,全力以赴打好抗灾夺秋粮丰收这场硬仗,确保全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.3万亿斤以上。”(记者 邱海峰)
文章分类:
新闻中心
|